湿地守护者,北控水务生态修复项目守护绿水青山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阅读 112

湿地是 “地球之肾”,承载着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北控水务集团以水务科技为支撑,以精细化水务运营为保障,在全国各地打造多个湿地生态修复标杆项目,通过工艺创新、生物保护与系统治理等措施,让退化湿地重焕生机,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守护绿水青山。


常德柳叶湖:双级湿地工艺,守护 “城市名片” 生态


在湖南常德柳叶湖流域,北控水务打造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为这张 “常德市名片” 构建生态防护网。项目采用 “垂直潜流湿地 + 生态沟渠式漫流湿地” 双级净化工艺,尾水经两级湿地吸附降解后,水质稳定达到 Ⅲ 类标准,最终流入穿紫河,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同时,项目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以苦草为优势物种的沉水植物群落,搭配合理比例的肉食性与滤食性鱼类,形成共生生态链,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提升水体透明度;成片的茭白、鸢尾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既美化环境,又强化净化功能,让湿地成为兼具生态效益与景观价值的 “生态乐园”。


北京大兴前安定村:“纯绿” 湿地模式,破解农村治污难题


针对北京大兴前安定村农村污水 “规模小、分布散” 特点,北控水务及旗下北华中清因地制宜,打造以人工湿地为核心的 “纯绿” 处理模式。项目依托村庄原有坑塘地形,采用 “预处理 + 垂直潜流湿地 + 表流湿地” 工艺,设计处理规模 40m³/d,占地仅 600m²,适配农村空间布局。



预处理与垂直潜流湿地单元承担主要净化任务,凭借科学的停留时间设计与运行机制,实现华北气候下全年无堵塞稳定运行。数据显示,站点 COD、氨氮、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达 83%、90%、88%,出水执行北京农村污水地标二级 A 标准,即便进水面临周期性高浓度冲击,逐日达标率仍 100%,参照国标一级 A 标准达标率超 90%,既解决农村污水问题,又为乡村添绿。


泸州渔子溪:系统治理焕新,打造产城融合标杆


四川泸州渔子溪曾因无序开发生态退化,面源污染、水土流失、洪涝频发。北控水务受委托牵头治理,以 “防洪整治 + 生态修复 + 一体化运营” 思路推进修复。



项目先聚焦防洪:分段拓宽新河沟、三道河及渔子溪河道,确保行洪;在来水汇集处清淤拓宽,打造约 300 亩湖泊湿地作为雨洪调蓄 “海绵枢纽”;通过涵闸连通河湖,实现水体有序交互,保障旱季水质与生态稳定,灵活应对雨洪。整治后,区域堤防防洪标准达五十年一遇,湿地成为泸州市水利系统示范学习点,更成为高新区 “产城一体” 关键节点,实现 “生态 - 发展 - 民生” 良性循环。


从常德柳叶湖的流域防护,到大兴前安定村的农村治污,再到泸州渔子溪的系统焕新,北控水务集团以水务科技赋能湿地修复,用精细化运营保障生态长效。这些实践不仅让退化湿地重归健康,更诠释了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未来,北控水务将继续深耕湿地保护领域,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 “水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