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昆明的思思(化名)自8岁起就开始出现视力问题。由于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她也在较早年龄受到了近视的困扰。飞速加深的近视度数,曾让她和家长倍感焦虑,好在通过昆明爱尔眼科医院长达七年的科学、个性化近视管理,在不同阶段制定角膜塑形镜、离焦框架眼镜、阿托品等综合方案,她的视力进展得到了有效延缓。
2018年4月,正在读二年级的思思发现自己视力有些下降,虽然能看清黑板,但已无法清晰观看投影仪,并且在长时间写作业后常感到眼睛酸胀、疲劳。在家长的带领下,思思来到昆明爱尔眼科医院,经检查发现,思思的双眼已经出现近视,其中右眼近视-3.00D,左眼近视-2.75D。
在结合家长意愿后,最终思思配戴了普通框架眼镜。在戴镜一年复查时医生发现,思思的近视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右眼近视年增长达-1.00D(即每年加深约100度),左眼近视年增长约-0.50D,眼轴增速也较快,在0.52mm至0.57mm之间。鉴于视力持续下降,昆明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建议其更换矫正手段。
自2019年起,思思开始配戴角膜塑形镜,并联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进展。在接下来四年中,其近视年增幅显著降低至双眼-0.50D,眼轴年增速也控制在0.23mm至0.28mm之间,相比配戴普通框架眼镜眼轴增长速度明显降缓,近视防控效果得到提升。
随着思思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加快,课业负担加重,用眼强度增大,她的近视度数也随之快速增长。医生又根据其年龄、生理变化及用眼强度等,为她个性化地重新定制了新的近视防控方案,即改用(思问)离焦框架眼镜,并继续配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至15岁时,思思的近视年增幅有所下降,右眼为-0.50D,左眼为-0.25D,眼轴年增长也控制在了0.20mm至0.22mm之间。根据2025年近视防控白皮书的标准,这一结果已达到“防控效果佳”水平。
从2018年2025年,在思思这一长达七年的近视防控过程中,验光师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初始的视功能评估、镜片选配,到角膜塑形镜的适配与离焦框架眼镜的个性化定制,验光师始终参与每一步决策与调整。他们通过定期监测眼轴和屈光度变化,及时反馈近视防控效果,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关键依据,成为连接患者、家庭与医疗团队的重要桥梁。
昆明爱尔眼科医院眼视光科主任袁湘华表示,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多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验光师作为核心成员之一,不仅协助完成精准验光和矫正器具调配,更在患者教育、行为干预与随访管理中起到关键支持作用。
她强调,每个孩子的近视发生与发展原因各不相同,因此所采取的防控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因人而异、动态调整。必须由专业人员根据孩子年龄、身体发育阶段、学业要求等综合因素进行个性化评估与管理,采取与近视进展阶段、生活习性相匹配的一体化防控方案,才能达到更优的效果。
同时,袁湘华也提醒:“家长作为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应从孩子3岁起就带他们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建立一份屈光发育档案,并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近视的早期迹象,采取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