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动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临沂力量”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9日 阅读 423
当老临沂人还在为“沙沟芋头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满口”等传统地方美食津津乐道的时候,中粮集团、香港李锦记、法国安德鲁等国内外众多知名食品企业已经纷纷落子临沂。“舌尖”产业从传统到现代,悄然成长为涵盖广泛的产业集群,展现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临沂力量”。日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对我市创建“中国食品之都”工作进行实地考评,并希望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建设,加大区域品牌培育力度和研发投入,发挥好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本报记者 邵琳 通讯员 管昭
小蛋糕的大梦想
做国内糕点“轻食”第一品牌
11月29日,在位于临沂高新区兰华综合产业园的山东巴比熊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目睹了其明星产品——冰糖雪梨蛋糕的出炉过程。
来自沂蒙山的新鲜鸡蛋和优质面粉经过充分搅拌加工后,变成了洁白浓稠的面浆,沿着传送带缓缓进入20多米长的低温烤箱。在长达30分钟的小火慢烤之后,面浆变成了色泽金黄、蓬松柔软的蛋糕胚,还镀上了一层漂亮的焦糖色花边,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接下来进入切割车间,在来自德国的切割机严谨的工艺之下,整块蛋糕胚被切成了大小一致的长方形小块,并被注入奶油夹心,再沿着传送带进入冷却车间。冷却之后的蛋糕进入包装车间,完成出厂前的最后准备。整个过程只有在最初打浆和最后的包装步骤使用了人工,其余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
“整个蛋糕加工工艺中不掺一滴水,保留了蛋糕原有的风味和口感。而且我们这套自动化流水线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工与产品的直接接触,也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巴比熊总经理章伏银说。2008年,被临沂商贸和物流的先天优势和后发潜力所吸引,章伏银从老家福建来到了临沂,创建了“巴比熊”食品品牌。经过多年打拼,巴比熊已成长为国内知名的休闲食品企业。
“品牌的转型升级始自2012年,经过对市场和受众群体的充分调查,我们决定把高端烘焙糕点作为新的突破口,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章伏银介绍,在制作工艺方面,巴比熊坚持“轻油、轻糖、轻热量”的“轻食”理念,在保证糕点风味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健康营养。目前巴比熊蛋糕和面包两大系列产品已经有二十多个单品,芝士轻蛋糕、奶酪夹心三明治、华夫卷等都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其中,芝士轻蛋糕上线不到一年时间,仅电商渠道就销售了50多万件。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秋季糖酒会上,4天时间巴比熊展厅的客流量达到6万余人。
“在新零售时代大背景之下,任何企业要想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必须抓好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章伏银表示,公司将在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巴比熊在线下市场已经完成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布局,600多家代理商、20万家销售网店遍布全国,并顺利进驻沃尔玛、家乐福、永辉超市、家家悦等各大商超连锁,连续三年实现产值翻番。在线上方面,通过淘宝、天猫、京东以及各社交平台打通了零售通路。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章伏银认为,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食品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在保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工艺水平,完善产品体系,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粘性。
“业内有句话说,食品行业的回头率是最高的,如果消费者认可了一个品牌,回购率会超过60%。我们之前提出‘打造国内糕点轻食第一品牌’、‘让产品会说话’的发展愿景,就是希望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让更多优质糕点进入餐桌。”
“舌尖”产业大能量
去年436家企业迈进“销售亿元俱乐部”
“巴比熊”品牌是近年来我市食品行业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市传统产业推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拥有粮食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烘焙食品及方便食品、酿酒、食用植物油加工、调味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细分行业,形成了门类齐全、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及11个较大的产业集群。
临沂食品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各县区都有自己特有的产业集群,如市辖三区的肉制品、脱水蔬菜和水果罐头,沂水县的淀粉糖、糖果和烘焙食品,平邑县的水果罐头和金银花制品,莒南县的植物油、板栗和花生制品,兰陵县的酒类和脱水蔬菜,沂南县的鸭屠宰加工和果蔬产品等。为食品产业实现以园区为平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7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993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位。
在这些已经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畜禽类加工中有金锣集团、凯佳集团等,罐头加工中有康发食品、奇伟罐头、天同食品等,饮品中有兰陵集团、温和酒业、益膳房乳业等,烘焙食品加工有包括巴比熊在内的回头客食品、友臣食品、鼎邦食品等,植物油加工企业中有金胜粮油、玉皇粮油等,淀粉糖生产企业有鲁洲生物、青援食品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食品企业已达436家,其中过10亿元20家,过50亿元2家,过100亿元1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各食品企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了产品质量和档次。目前,我市肉类加工、淀粉糖及功能糖、大豆制品、水果罐头、黄原胶等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全市食品行业技改投资90多亿元,约占全市技术改造投资的10%。例如莒南阜丰发酵公司的“谷氯酸绿色制造技术”课题被认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食”代大目标
到2022年力争产值破3000亿级
新常态下,食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我市提出了打造现代食品产业体系,由农业资源大市向食品产业强市跨越的新目标。力争到2022年,全市食品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10亿元以上30家,打造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推进食品产业由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由传统加工向高新技术加工,由资源消耗型加工向高效利用型加工“三个转变”。
围绕着这个目标,我市将开展项目招引行动、龙头培植行动、创新引领行动、品牌培育行动、食品安全行动等“五大行动”,助力食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瞄准世界500强食品企业或国内百强食品企业,积极对接推介,争取对食品产业发展具有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市。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食品产业的“航母”,形成综合竞争的规模优势。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提高食品产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食文化建设方面,我市将大力挖掘“老字号”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积极推动“中华老字号”、“山东老字号”品牌振兴,进一步提升美食文化内涵,打造临沂美食名片,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2年,全市“三品一标”认证达2200个以上,培育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个,数量保持全省领先,“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经济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培育打造一批省级以上知名品牌,食品产业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食品安全技术、质量检验检测、企业管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方面,力争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 ISO22000或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比例提高10%,其中,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等高风险产品企业认证比例达到 95%以上,食品监督检验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可追溯能力建设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