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鲁南网 -> 金融 -> 银行保险 ->

随意扫码居移动支付风险之首 春节消费,警惕支付风险

来源:鲁南网 编辑:汤婷 发布时间:2018-02-08 18:26
    在街头,经常有人做扫码送礼物的活动,只要用手机扫二维码,就能获得一份礼品或者商家快递一件礼品给你,这些礼品可能是一个小毛绒玩具,或者是一袋洗衣粉、一瓶饮料。大家往往会觉得就是扫一下码,又不麻烦,殊不知,这里面却蕴藏着安全风险。
 
    日前,2017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发布了移动支付的五大风险,随意扫码赫然位于5大风险之首。马上过年,记者提醒广大市民,警惕移动支付风险,安心过大年。
 
    路人贪便宜 商家聚人气
    街头扫码送礼品随处可见
 
    近日,记者在解放路逛街时,看到了这样一幕:几个小姑娘手里拿着一些小礼品、旁边放着二维码,大喊道:扫码送礼品啦!不时有经过的路人停下扫码,然后拿到一支造型可爱的圆珠笔。其实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商场、夜市、甚至公共交通上,经常可以见到。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扫码送礼品是商家和微商最常用的营销手段之一。很多微商通过关注送礼品来扩大客户群,发送推广信息。还有很多商家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商家公共账号并注册成为会员,定期推送产品、活动信息等。
 
    在城区某商场,记者扫码关注了某商家,并按要求注册为会员,填写的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手机号、家庭住址等。注册成功后,商家给了一个自拍杆作为礼品。记者了解到,有些商家要求更为复杂,不仅要注册会员,还要拍下活动现场照片、本人拿着礼品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有的甚至要求一定数量的朋友转发。有些商家在注册会员的时候还需要填身份证号、工作单位、月收入等更详细的信息,有的还要完成简单的问卷调查。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不少人参与过街头的这种“扫码领礼”活动。不少市民表示为了免费礼品关注过陌生的微信公众号,也有人输入了姓名和手机号进行实名注册。不过,部分市民也懂得保护自己在领完奖品后取消对公众号的关注。有市民表示,虽然扫码在生活中带来很多方便,但也要谨慎,很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扫之前务必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正规的载体,不要见“码”就扫。
 
    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达5.27亿
    移动支付风险需重视
 
    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四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12月,达到5.27亿。此外,工信部表示,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近150万亿元,交易规模居全球首位。
 
    但是移动支付在让人们消费购物更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日前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通过对全国34个城市,超过10万人的调查发现,移动支付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安全性也需要格外注意。调查显示,超过9成的人都用过移动支付,而其中用得最普遍的是扫码支付。调查还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遭遇过网络诈骗的比例高达59%。20岁以下遭遇大额损失的比例是27%,在所有年龄段中排第一,比总体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
 
    报告还提醒人们在进行移动支付时需防范5大风险,分别是:随意扫码、删除手机应用APP时不解除银行卡绑定、上网时如实填写各类支付信息、看有链接的短信或邮件、安装跳出来的不明文件。调查还显示,不少支付产品为了优化客户体验而简化了交易环节的验证,而这往往是产生移动支付风险的重要源头。 
 
    友情提醒
    春节消费,警惕支付风险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到来,春节也是消费旺季,全家团圆、朋友相聚,都少不了消费,在此,记者也为大家提几点建议,希望大家在消费的同时,警惕可能发生的风险。
 
    谨慎扫码,小心泄露个人信息。面对各种扫码送礼品,大家在“扫一扫”领取礼品或者付款时,要注意鉴别扫码机构的正规性和安全性,谨慎填写个人信息,以防个人隐私泄露,扫码时最好选择有安全扫描功能的扫码软件,防范扫码风险。
 
    按需消费,警惕“消费返利”风险。有时商家还会使用“消费全返”“零元购物”等字样吸引消费者。在消费中,尽量按需消费,不要轻信、冲动、盲从和被所谓得返利所诱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谨慎捆绑银行卡,谨防资金损失。现在大多数人的手机都绑定了银行卡,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支付基本上是通过捆绑的银行卡实施,因此市民一定要保护好账户安全及个人信息安全。在捆绑银行卡时,账户上尽量不要有大额存款,同时删除手机APP时一定要解除绑定的银行卡,以确保资金安全。
 
    记者 魏玉娜 汤婷
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