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交通学院“红途星轨”实践团走进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姜家疃村,围绕红色交通线革命历史遗迹“十八里担架道”开展实地调研,为红色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徒步勘察:用脚步丈量历史
7月8日至12日,实践团沿现存担架道徒步勘察,利用无人机航拍等设备,对道路走向、路面遗存及周边环境进行三维建模,科学评估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风险因素,并形成《十八里担架道现状评估报告》。
问卷+深访:倾听多方声音
团队面向村民、游客及基层干部发放问卷312份,开展深度访谈28人次。数据显示,82.4%的受访者对担架道历史“仅停留在听说过”,但93.7%的村民支持“适度开发红色旅游”。调研还发现,现有保护标识不足、缺乏系统讲解等问题亟待解决。
创新规划:海陆联动红色游
基于调研数据,实践团以姜家疃村为起点、羊亭湿地公园为中转、近海航道为延伸,创新设计“海陆联动”红色体验线路:陆路重现担架队行军场景,海路串联甲午海战纪念区,打造“从历史到现实”的沉浸式教学路线。
青春誓言: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每块石板都刻着军民鱼水情,我们要用专业所学守护它。”下一步,团队将联合当地社区开发“小小讲解员”课程,并建立“担架道数字博物馆”,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通讯员:高宇涵 王琪 张申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