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江城如画。2025年7月3日至9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武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一场特殊的时光之旅——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中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百年奋斗征程中的青春力量与使命担当。
武汉的红色记忆始于那声震撼世界的枪响。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团队成员沉浸于“晚清中国”“武昌首义”“共和肇建”三大展区的光影与史料之中。凝视着屈辱的条约、承载历史的文物,大家深切感受到近代中国的苦难与抗争。
从民族革命的觉醒走向政党建设的探索,团队的足迹延伸到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团队成员深刻了解到中共五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认识到此次大会首次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的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步入新阶段。通过珍贵史料与复原场景,团队切身感受到革命探索的艰难与坚定。
团队成员步入辛亥革命博物馆
当团队成员步入毛泽东故居纪念馆时,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座朴素的老屋,曾是毛泽东同志生活与思考的重要场所。书桌、油灯、手稿,每一处细节都映射出那个风雨飘摇年代中的思索与信仰。在这里,伟人回归为一个执着追寻民族出路的青年,他的求学经历与思想成长轨迹让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毛泽东故居学生寝室参观
从个人的成长足迹转向集体的革命实践,团队来到湖北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这里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农运干部的重要阵地,毛泽东曾在此主讲农民问题,推动农民运动发展。团队成员参观教室、宿舍、食堂等原址,仿佛能够听到当年青年学员激烈讨论社会问题、立志改造现实的声音。
历史的车轮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团队来到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馆。这座大桥不仅是一项世界级工程,更是新中国建设精神的生动象征。在桥头堡前,团队成员感受着钢铁与信念交融的磅礴力量。通过建设历程展览,大家深刻理解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坚定了以知识报国、建设国家的理想追求。
参观农讲所爱国运动形势图
长江大桥筑造者雕塑
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挫折与转折往往孕育着更大的胜利。团队随后来到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这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刻。团队成员通过珍贵文件、照片及复原会议现场,深刻理解到这场会议标志着党从低谷走向新生的关键转折,展现了一个成熟政党在危机面前的战略智慧与坚韧品格。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秋收起义过程图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来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为这段红色历程画下了意味深长的句号。这里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设立的重要联络机构,见证着另一种形式的革命斗争。展馆内展出的电报、证件、生活用品,静静讲述着地下工作者在敌人眼皮底下坚持斗争的传奇故事。
武汉会战军民御敌浮雕
七天时间,实践团队穿越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记忆,从辛亥首义的觉醒呐喊到共产党的初心探索,从伟人的青春足迹到农讲所的实践热潮,从长江大桥的建设辉煌到八七会议的历史转折,从地下斗争的隐蔽坚守到新时代的使命传承。每一次驻足凝望都是对革命精神的深深致敬,每一次沉思感悟都是对青春使命的重新审视。追寻红色足迹,不是为了留恋昨日的荣光,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明天。华中农业大学的青年学子在武汉这座英雄城市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他们将带着这份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春的壮丽篇章。(通讯员:鹿天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