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一列满载“重庆造”聚酯切片的中亚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这是重庆首次发行图定中亚班列,此后将以每月2列的固定频次实现常态化开行。(人民日报)
图定班列在提升贸易效率、区域经济发展、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为西南地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跨境运输保障。
高效运输,重塑贸易新模式。在传统跨境物流模式下,“货等车”的零散发运犹如一盘散沙,运输周期长、时效难控、货物损耗大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外贸企业发展。据行业数据显示,以往零散发运模式下,西南地区货物经铁路运往中亚平均耗时约18天,且因多次转运,货物损耗率高达3%-5%。如今,图定中亚班列凭借“固定时间、固定线路、固定班期”的“三定”机制,为货物运输打造出一条高效、稳定的“钢铁快车道”。稳定的运输时效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成本与资金周转压力,更让企业能够精准规划生产与销售,从容应对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挑战。
通道赋能,激活区域新活力。图定中亚班列的常态化开行,如同一条经济“大动脉”,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重庆、四川等地而言,这条稳定高效的跨境通道成为吸引外贸企业布局的“强磁场”。一方面,本地特色优势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重庆的化工产品、汽车零配件,四川的白卡纸、家电百货等产品,得以更便捷、更高效地销往中亚市场。另一方面,中亚国家的优质商品也得以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小麦粉、乌兹别克斯坦的特色农产品等,丰富了国内消费者的选择,促进了区域间的资源互补。此外,班列的常态化运营还带动了物流、仓储、贸易加工等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协同发展,共筑合作新桥梁。图定中亚班列不仅是货物运输的通道,更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化合作的重要纽带。在其推动下,沿线国家在交通、物流、海关等多领域展开深度协作。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为例,两国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创新通关模式,实现了人员、车辆、货物的高效便捷流动,为班列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共同协商制定统一的运输标准、简化通关流程,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了40%。这种合作还不断向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延伸,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交流,中国的科技企业与中亚国家开展技术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定中亚班列的开行,是我国跨境物流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为西南地区外贸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为区域经济腾飞注入了新动能,更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搭建了稳固平台。
(吴坤、汤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