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之姿,续写抗战精神的时代答卷

编辑:鲁南网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阅读 1403

今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将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盛大阅兵。这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纪念,更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目标的一次崭新亮相。当长安街再次回荡起铿锵的步伐,当代表“国之重器”的新型装备列阵驶过,我们重温的不仅是那段血与火铸就的民族记忆,更是在思考:在科技革命与战争形态深刻演变的今天,伟大的抗战精神如何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具前瞻性的光芒?

回望:精神的内核永不褪色

抗战精神,从来不是尘封于纪念馆的标本。它诞生于山河破碎的危难之际,淬炼于十四年不屈的抗争之中,其内核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80年前,正是靠着这股精神,中华儿女以“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用智慧与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9月3日的阅兵,正是以最宏大的仪式,将这份不朽的精神具象化、可视化,让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脉搏在长安街上完成一次震撼人心的深刻对话。

审视:从“土办法”到“高科技”的创新跃迁

然而,纪念的意义不仅在于缅怀,更在于启迪未来。今年的阅兵,其看点或许远不止于对历史的致敬。据透露,此次将集中展示大量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这些代表未来战争形态的“钢铁洪流”,与抗战时期“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充满民间智慧的“土办法”看似相去甚远,但实则精神血脉一脉相承——那便是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劣势中谋胜机的非凡创造力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当年的“土办法”到今天的“高科技”变的是装备形态,不变的是中华民族面对强敌、追求胜利的坚定意志和勇于创新的内在基因。这种从“以弱胜强”的智慧到“以强更强”的自信的跃迁,正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最深刻的延续。

展望:以“新质”守护未来的和平

因此,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在当下更应突出其“面向未来”的维度。它不仅是回望过去的警钟,更是激励我们开拓未来的号角。我们纪念胜利,不仅为了不忘国耻,更是为了汲取面向未来的智慧与力量。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科技竞争,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缅怀历史的悲壮,更需要着眼未来的远见与担当。年轻一代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应看到,守护和平的基石已从“人海战术”转变为“科技制胜”。他们肩负的使命,是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用知识和创新构筑起新时代的“钢铁长城”。

今年的阅兵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当抗战老兵的荣光与新型作战力量的锋芒同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军队的现代化,更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它昭示:和平需要实力捍卫,而真正的强大源于对历史的反思、对创新的追求。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无愧于先辈的辉煌篇章。

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水峪村 刘佳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