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民生服务的“前沿主战场”,看似琐碎平凡,实则藏着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社区治理的楼栋院落,从矛盾调解的居民家中到应急服务的一线现场,基层工作正以独特的价值,成为青年成长、事业发展的“沃土”,彰显着“大有可为”的深刻内涵。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转换器”,在落实中彰显作为。一项项惠民政策从文件走向现实,离不开基层工作者的精准对接与细致推进。在乡村振兴战场上,驻村工作队带着“十五五”规划中“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走遍村里的每一块农田,协调农技专家指导种植、对接电商平台打通销路,让“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变成农户增收的“钱袋子”;在社区治理中,网格员对照“民生改善”要求,逐户摸排老人需求,推动适老化改造、组建志愿帮扶队,让“老有所养”的政策暖意直抵人心。正是基层工作者的“绣花功夫”,让宏观政策落地为微观实事,这份“把好事办好”的责任,正是基层工作的价值所在。
基层是民生服务的“连心桥”,在解难中体现价值。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藏在家长里短的诉求中、日常生活的细节里,而基层正是回应这些需求的“第一阵地”。社区工作者为独居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体检;乡镇干部为创业青年协调贷款、对接资源,助力小微企业起步;驻村书记奔走协调,解决村里的饮水难题、道路硬化问题……这些看似“小事”,却是群众眼中的“大事”。基层工作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收获群众的信任,这份“被需要”的满足感,让基层工作充满意义。
基层是成长成才的“练兵场”,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在这里,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面对的是复杂多样的实际问题:可能是邻里间的矛盾调解,需要耐心沟通;可能是突发的自然灾害,需要快速响应;可能是产业发展的瓶颈突破,需要创新思路。正是这些“啃硬骨头”的经历,让干部学会了换位思考、掌握了群众工作方法、提升了统筹协调能力。许多优秀干部正是从基层起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最终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
基层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工作虽细,却关系发展大局。无论是推动政策落地、服务群众需求,还是锤炼个人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基层工作都有着广阔的空间与无限的可能。只要愿意扎根沃土、俯身为民,就能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书写出“大有可为”的精彩篇章。
(石家庄市鹿泉区白鹿泉乡段庄村选调生 史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