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鲁南网 -> 县区 -> 临沭县 -> 临沭人物 ->

刀下玺印乾坤大 掌中金石天地宽——当代著名篆刻家刘西怀侧记

来源:未知 编辑:临沭 发布时间:2018-09-23 16:39

       【名家小传】刘西怀,号石龙,字羽山人,1954年生于山东临沭。系中国书法研究院艺委会会员、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高级书法家,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刘西怀先生酷爱书法、绘画,尤以篆刻为最,曾以10519枚不同篆体的同一石刻“寿”字,铸造煌煌巨制《万寿印图》,创造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新记录。是当今较有影响的书法家、篆刻家。
       刘西怀对中国篆刻艺术研究20余载,长期对齐白石、吴昌硕、邓石如等名家研习探究,对玺印、楚简、甲骨、金文、小篆、隶书,颇有心得,深悟篆刻之道。其篆刻刚劲与猛厉,常以出刀石裂以喻之,其满白文,细白文则多取汉印,深厚端庄,逐渐形成严谨醇古、工整典雅的印风,细朱文精细、工整、秀丽、典雅,尤见功底,常让人以精金美玉而喻之。
       20年来,刘西怀其作品先后在《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中国老年报》、《人民铁道报》等报刊发表篆刻作品2000余方,并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画展,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馆以及收藏家所珍藏。作品且入编《民族魂中国书法作品集》、《艺术人生》画刊等多部书法作品集,多家电视台、报刊对其艺术创作成就进行了专题介绍。
 
                                                                                     有缘聚首—— 初识篆刻大家
 
       和刘西怀先生相识,也颇具喜剧色彩,纯粹是缘分。大约四年前,我正与一位国内较有名气的书法家谈书论道,乘兴之时,书法创作工作室的门却突然被人推开,进来一位满头大汗的中年人,手中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提包,如同经过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归来的旅者。书法家朋友急忙招呼来者坐下,从他们彼此亲热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他们显然是多年熟悉的朋友。
稍事休息,书法家朋友就向我介绍来者:“这是我的朋友刘西怀,搞篆刻的,山东人。你们很有必要认识一下。”同时,也把我介绍给了来者,彼此握手寒暄。等再度坐下后,我才仔细打量来者:五十多岁的年纪,身体壮硕,一副典型山东大汉的形象,可是他慈祥的眉宇下却藏着一种睿智。细聊之后才发现,在他粗犷的外表下,却有一个细腻的心,而且文采飞扬、大气磅礴,颇有艺术家的特质。
其实,这次急匆匆赶来的刘西怀先生,是特意为我们共同的书法家朋友送篆刻作品的,当西怀先生打开他鼓鼓囊囊的黑色提包时,里面尽是各种金石印章和盖满印章的作品,细观方知这些沉甸甸的物件都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宝贝,难怪西怀先生大汗淋漓。在端详西怀先生的作品时,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各种顽石,经西怀先生雕琢之后,都赋予了鲜活生命和艺术灵感,尤其是那些极具创意的特制作品,更能彰显西怀先生独具匠心的意境,作品古拙、庄重、精炼、凝重,运笔老辣、刀法雄健、阴阳结合、圆缺映衬,件件作品都折射出立意高远、造型优美的大家风范。

       后来,我们又一同谈起了书法和艺术,很多观点颇为一致,原来西怀先生原本就是书法家,所以他的篆刻才有了最基本的依托,也才有了如此之高的造诣。这次交流,时间虽然不长,但却让我俩大有一见如故的意味,继而等到西怀先生匆匆告别时,顿生恋恋不舍之感,当然,临行前,这位为人豪放的齐鲁艺术家,也没有忘记用他的印章作品和印章照片拱手相赠,使我倍感珍爱。自此,和西怀先生成了互相牵挂、彼此支持的朋友。和西怀先生,虽平时难得一见,但总会保持信息互动、电话链接。随着信息的不断往来,使我渐渐知道,西怀先生是一个虔诚的篆刻信徒,这一点,从他近似狂热的挚爱追求中可以窥其一斑,从他大量的作品也可以触摸到。篆刻几乎囊括了他生命的全部,在他的人生宝典中恐怕除了篆刻还是篆刻。当然,他并非毫无节制的狂热,而是理性梳理篆刻脉络,客观把握篆刻规律,把智慧和灵性的触觉虔诚地粘附在高雅的篆刻殿堂上,从而摄取大量的营养配餐和超前理念,然后再内化为他对篆刻艺术的精准掌握和透析借鉴。在他为篆刻挥洒青春豪迈的同时,也构筑了他超越梦想、诠释经典的精神家园。
       说实话,在认识刘西怀先生之前,对篆刻我只知皮毛,对篆刻的了解只停留在国粹的层面上,只知道篆刻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源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因此,充其量我不过是个篆刻爱好者,可透过西怀先生的作品渗透,却让我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懂得:所谓“篆刻艺术”,不是简单地用“篆书”这一载体去刻印就是篆刻艺术;而是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雕刻以篆体文字之艺术。因其是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并且懂得篆刻经历的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高雅兴趣——促使他走进艺术殿堂
 

        西怀先生出生于山东临沭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但由于其所处在的那个“特殊”年代,连温饱都难以维持,所以根本就没有条件去练习写生之类。但每逢春节,其父总让他写春联,东邻西舍也来凑热闹,于是,他就硬着头皮去写,就这样,他成了村里舞文弄墨的“秀才”。可是每次经过贴他对联的人家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他既怕人家说,可也又盼人家说。可当他一看到父亲及乡邻的脸上都流露出喜滋滋的笑容时,不安的心就会敞亮许多。
        后来,混沌少年刘西怀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正是从小练就的那点文字功底,却让他顺利地出任了部队的文书,别看这不起眼的“小喽啰”角色,倒给他创造了出黑板报、写美术字的条件,特别是他第一次模仿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八个大字后,被众人交口称赞:“啊呀呀!可不得了了,写得可好了可像了。”为此,刘西怀名声大震,被部队首长指定为专门负责《新训简报》的编辑,由于要经常和铁笔钢版、腊纸油印、插图绘画等打交道,对他后来的写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怀先生从部队转到铁路工作,闲暇之余喜欢看报,当时各类报纸都有周末版,并开有书法篆刻、摄影绘画、诗歌散文等栏目。西怀先生对此一见钟情,尤其是看到朱白相间的红印——篆刻,更让他爱不释手,于是就试着学习篆刻。没想到,当他第一次选用棠梨木刻了两枚印押投到《济南铁道报》后,还真给刊发发出来了,并且还寄来了十元稿费,这让他兴奋异常,自此就奠定了他学习篆刻艺术的基础,竟发疯般地迷恋上了篆刻。无论工作再忙,他在晚上及节假日也要潜心学习篆刻。如果说起初搞篆刻未拜名师名家,未刻意那家那派,全凭悟性,纯属业余爱好话;那么后来则成了一种痴心不改的追求,随着篆刻知识的积累和篆刻技艺提升,使刘西怀逐步认识到篆刻必须掌握好的“章法、篆法和刀法”。于是他就不断地购买书法篆刻书籍学习,研究齐白石、邓石如、赵文谦、吴昌硕、黄士陵等名家篆刻作品;坚持剪辑各类报刊上的书法篆刻作品。后来,西怀先生体认到治印以秦汉为宗,涉猎广泛,注重学习,讲究功力,以求对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展现综合素养。时至今日,西怀先生已治印几万方,仅保留的印石就有一万多枚,而购买的青田、寿山等印石就重达一吨之多,真正达到了“方寸为田勤耕耘,与石为伴心陶醉”的境界。

       古人云:“篆刻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西怀先生认为:“篆刻虽是雕虫小技,壮夫难为”。因为在社会有些浮躁的今天,没有顽强的意志、坚强的决心、一丝不苟的细心,持久的恒心是根本做不到的,刻一方印容易,刻一百方印也不难,可要刻一千方一万方印实属不易。因此,西怀先生在刻《万寿印图》期间,可说是闻鸡起舞、夜半搁刀,其用功之勤、用心之专、用力之精达到了极限。当然,其寂寞之痛,其快乐之感别人也是难以体会到的。
笔墨当随时代。在西怀先生的系列篆刻作品中,既要突出主旋律又要体现民俗,力争做到健康向上,启迪心灵,催人奋进。如《中流砥柱》、《兵印图》、《祖国万岁》、《56个民族人物印图》、《百和图》等歌颂了党、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歌颂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的大好形势;《百福》、《百禄》、《百寿》、《百喜》、《生肖印图》则雅俗共赏,因为只有民族的才能长久传承,可说每幅作品都突出一个主题,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和教育。尤其是西怀先生篆刻的《中国名胜》以内容丰富、格调高雅而见长的印谱,更是获得“路子端正、章法合理、篆法有度、刀法深厚”的好评。为此,我还应西怀先生之邀,特意根据他号“石龙”、字“羽山人”的特点,结合山水风景,特意为其编撰了一幅镶嵌其字号的鹤顶格和凤尾格对联:“‘山’水揽胸怀刚柔曲直演绎神州‘人’,‘石’刻凝心智红白方圆诠释中华‘龙’”,将山水风景、篆刻特点、人名字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得西怀先生颇为喜爱,并找书法名家写成作品加以珍藏。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西怀先生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陶醉于他的书法篆刻,至今全国各类报刊刊登他的印作高达2000多方,多家电台也进行了深度报道,多次在国家、省、市举办的比赛中获奖。尤其是《万寿印图》,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随着西怀先生名望的逐年提高,其篆刻作品不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也走进了各级美术馆及机关办公室,并成为书画院和书画友人收藏的新宠。

                                                                                                              艺术精进——获得好评如潮
        西怀先生为人谦逊,行事低调,自二十多年前一头扎进篆刻艺术殿堂后,便坚定了抱仆守拙,耐得寂寥的雄心,或于殷商,或于秦汉、或于明清,沉迷于秦玺汉章,漫步于碑文古拓,常不知人世间或晋或魏。他徜徉于艺术的殿堂,广采博取,为我所用,蓄势终发、自成一家。就其印风而言,西怀先生作品取平正雅洁,端严文静,纯净爽利,洗练畅达。书法是篆刻的基础,篆刻是书法在印石上的外在表现,特别是对小篆、隶书更是情有独钟。西怀先生书写的小篆苍劲,体势狭长挺拔,线条如钢似铁而不乏笔墨情趣,风格于严正、遒劲之中,蕴藏着清雅、刚正之气;隶书方正、端庄、秀丽。细朱文印,线条遒劲,雅静秀润。其闲章小品,往往师法自然,妙趣横生,最是可遇不可求,也是最为世人所喜欢的珍品。
       西怀先生在艺术的追求上,更是努力挖掘中华民俗文化,意在展示民俗文化的精粹。其篆刻《百福印图》以行书书写,以五蝠捧福、福象(相)、福鹿(禄)印图喻意吉祥。此作初展,便赢得由上海民族画院、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美术杂志社等16家权威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华民族杯全国书画大奖赛”的银奖,实是难得。篆刻作品《百禄印图》,禄字以魏碑书写,稳健威严大方。图中采用篆书百禄字与形态各异的百只鹿巧妙结合,构成图画。图中鹿姿或跑或跳、或鸣或叫、或吃或闹,个个栩栩如生。其《百喜印图》,喜字以隶书书写,喜上加喜组成双喜图。寓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等民间佳意,加之12种花事相衬,一月迎春花、二月兰花、三月桃花、四月蓉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芙蓉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牡丹花、十一月水莲花、十二月梅花,尽表人间喜庆之色。《百福印图》、《百禄印图》、《百喜印图》,求通俗而意高雅,形式现代而内涵古典。在意味隽永,深入古典之中透着舒和自然的文人雅意。
        也正是西怀先生大量的优秀作品的不断问世,才把他——这位饱受齐鲁文化熏染的艺术家渐渐地推进了当代文化名人的行列。其实,在他成名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是面对酸甜苦辣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可谓筚路蓝缕,孜孜以求。
西怀先生,对于篆刻之痴迷,常不为凡人所理解。但也正是他这样的痴迷和爱好,才最终获得了艺术上跨越式的精进,不但为他赢得了好名声,还赢得了好人缘;他不但赢得收藏家们的追捧,也获得了研究者们的垂爱。
        应当说,在对篆刻家刘西怀先生的众多研究者中,作家牟敦乐最具代表性,他是研究西怀先生较为专注的一位,牟敦乐这位在中国文坛颇有名望的小说家,在对西怀先生进行长达二十多年的研究之后,深有感触的说:“刘西怀的治印,常常使篆刻与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筑一件完美的作品。其肖形印,往往是寥寥数笔,便刻就传神肖像,意境浑然天成,与篆文融为一体,达到珠联璧合之效果。其《百福印图》、《百禄印图》、《百寿印图》、《百喜印图》则雍容华贵,尽显喜庆之气。西怀先生的篆刻刚劲与猛厉,常以出刀石裂以喻之。”

        另外,牟敦乐这位小说家还在一篇文章中,以他特有的笔调对西怀先生做了更加形象的描述:“每每观刘西怀印谱,红白之间,皆纤尘不染,实不忍心拂摩。刘西怀的篆刻,浑厚圆润,常以系列大卷幅大印面夺人耳目,10519枚寿字篆刻组成的《万寿印图》乃世间所罕见,能赢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得之无愧。《56个民族人物印图》,风情各异,摇曳多姿的多民族人物形象,跃然卷上,盛世华夏,可见一斑。凡500字《中流砥柱》,喻巍巍中华政通人和,500字《百和图》禅释中华文化“和为贵”之精髓,500字精巧布局的《兵印图》,以一位老兵的心声,讴歌我中华钢铁长城,500字《中国名胜》,展示我中华秀美河山,400字《百廉图》,彰显天廉正气、坤廉无疆。各以百字铸成的《百福印图》、《百禄印图》、《百喜印图》,则尽显华贵之气。其煌煌巨作《万寿印图》,历时十年,汲取自唐、宋、元、明、清到现代的历代名人名家的百寿字之长,如《古籀百寿》、唐朝的《薛涛百寿》,宋朝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百寿图》,元朝郭守敬的《百寿图》,明朝《李益百寿》,清朝的司马、傅山、李之凤之《百寿图》,近代的有姬目耕、杨萱庭、黄全信、林茂森《百寿字》等等,以及钟鼎器铭文《百寿字》、《缪篆分韵百寿字》、《六书通百寿字》、《岱宗百寿字》、历代书法名家真迹《百寿字》、当代百位名家书法珍迹《百寿字》等,然后创作自己的作品,刘西怀的创新之处还在于让每一个篆字与每一肖形结合,共筑一印,在一万余块印石上,把一个“寿”字,演绎出一万种不同形体的篆字与肖形,向世人展示“寿”字的神采与韵律,诠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势如千波翻滚,气贯长虹,其状若长城游走,伏延千里。其功底其毅力,吾为其鼓之舞之!光是收藏《万寿印图》的箱子就有一百多只,垒若城墙,蔚为壮观。大哉,西怀!”

        其实,在对研究西怀先生的研究者中,还可以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字。让人颇为不解的是:一个半路杀出的篆刻家,为什么能在名家如林的篆刻界脱颖而出,成为名震篆刻界的翘首人物?且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西怀先生在艺术上出类拔萃的造诣。
 

                                                                                寂听桂花落 识得松鹤语
 
      老友刘西怀,二十年前一头扎进篆刻艺术殿堂,从此便抱仆守拙,耐得寂寥,或于殷商,或于秦汉、或于明清,沉迷于秦玺汉章,漫步于碑文古拓,常不知人世间或晋或魏。其对于篆刻之痴迷,实不为常人所解。然吾观其状,窥其行,可谓筚路蓝缕,孜孜以求。
     
      刘西怀先生曾为军人,为人达观,待人宽厚,虽几几60老人矣,然每每与其对视,观其明眸皓齿,常感其稚趣未泯。故三十年来与之相识甚欢,其情日甚于兄,其义日臻于弟。蒙兄不弃,委作画评,实不敢违命也。
每每观刘西怀印谱,红白之间,皆纤尘不染,实不忍心拂摩。刘西怀的篆刻,浑厚圆润,常以系列大卷幅大印面夺人耳目,10519枚寿字篆刻组成的《万寿印图》乃世间所罕见,能赢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得之无愧。《56个民族人物印图》,风情各异,摇曳多姿的多民族人物形象,跃然卷上,盛世华夏,可见一斑。凡500字《中流砥柱》,喻巍巍中华政通人和,500字《百和图》禅释中华文化“和为贵”之精髓,500字精巧布局的《兵印图》,以一位老兵的心声,讴歌我中华钢铁长城,500字《中国名胜》,展示我中华秀美河山,400字《百廉图》,彰显天廉正气、坤廉无疆。各以百字铸成的《百福印图》、《百禄印图》、《百喜印图》,则尽显华贵之气。
      其煌煌巨作《万寿印图》,历时十年,汲取自唐、宋、元、明、清到现代的历代名人名家的百寿字之长,如《古籀百寿》、唐朝的《薛涛百寿》,宋朝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百寿图》,元朝郭守敬的《百寿图》,明朝《李益百寿》,清朝的司马、傅山、李之凤之《百寿图》,近代的有姬目耕、杨萱庭、黄全信、林茂森《百寿字》等等,以及钟鼎器铭文《百寿字》、《缪篆分韵百寿字》、《六书通百寿字》、《岱宗百寿字》、历代书法名家真迹《百寿字》、当代百位名家书法珍迹《百寿字》等,然后创作自己的作品,刘西怀的创新之处还在于让每一个篆字与每一肖形结合,共筑一印,在一万余块印石上,把一个“寿”字,演绎出一万种不同形体的篆字与肖形,向世人展示“寿”字的神采与韵律,诠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势如千波翻滚,气贯长虹,其状若长城游走,伏延千里。其功底其毅力,吾为其鼓之舞之!光是收藏《万寿印图》的箱子就有一百多只,垒若城墙,蔚为壮观。大哉,西怀!

      刘西怀在艺术追求上,努力挖掘中华民俗文化,意在展示民俗文化的精粹。其篆刻《百福印图》以行书书写,以五蝠捧福、福象(相)、福鹿(禄)印图喻意吉祥。此作初展,便赢得由上海民族画院、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美术杂志社等16家权威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华民族杯全国书画大奖赛”的银奖,实是难得。篆刻作品《百禄印图》,禄字以魏碑书写,稳健威严大方。图中采用篆书百禄字与形态各异的百只鹿巧妙结合,构成图画。图中鹿姿或跑或跳、或鸣或叫、或吃或闹,个个栩栩如生。其《百喜印图》,喜字以隶书书写,喜上加喜组成双喜图。寓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等民间佳意,加之12种花事相衬,一月迎春花、二月兰花、三月桃花、四月蓉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芙蓉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牡丹花、十一月水莲花、十二月梅花,尽表人间喜庆之色。《百福印图》、《百禄印图》、《百喜印图》,求通俗而意高雅,形式现代而内涵古典。在意味隽永,深入古典之中透着舒和自然的文人雅意。

       就印风而言,刘西怀作品取平正雅洁,端严文静,纯净爽利,洗练畅达。刘西怀对小篆、隶书情有独钟,书写的小篆苍劲,体势狭长挺拔,线条如钢似铁而不乏笔墨情趣,风格于严正、遒劲之中,蕴藏着清雅、刚正之气;隶书方正、端庄、秀丽。细朱文印,线条遒劲,雅静秀润。其闲章小品,往往师法自然,妙趣横生,最是可遇不可求,也是我最为珍爱之物。
     

    与刘西怀相识逾久,逾识其情,逾得其志。刘西怀生活极其简朴,常常以“啃着煎饼百事可为,喝着菜汤金石不忘”以自励,其《万寿印图》自精心选料始,到粗打细磨,再到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然后才进入篆刻阶段。十年来每每闻鸡起舞,夜半搁刀,寒来暑往,一块冰冷的石头,等篆刻完毕已变得温热如玉,似乎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个已有了生命的物件。刘西怀其毅力与付出,实非常人所能为。今观其情,亦在古雅逸趣处,今观其操常在听松鹤逸时。
 

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