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调查 >

临工大桥垃圾遍地该谁管?采访8个部门没有答案

来源:琅琊新闻网 作者:韩广强 发布时间:2016-06-13 16:56

临沂市民郑先生7日向记者反映,在连接临沂经开区和罗庄区的临工大桥上,沙土、石子以及其他垃圾遍布,卫生状况堪忧,而且从没见过有人打扫,这么漂亮雄伟的大桥通车才一年多就如此脏乱不堪,让经常路过此桥的人们感觉心情不好。为此热心的郑先生曾两次拨打过市民热线12345反映,但过了一段时间,大桥上的卫生依然没人打扫,脏乱状况依旧。

  大桥上的卫生保洁工作到底归谁管理?记者为此展开了几乎是绕了一个圈的调查采访,共打了13个电话,采访了8个部门,以下是具体采访过程:

  第1通电话:罗庄区政府办公室

  “罗庄区的环卫工作由城管局管理”

  由于不确定临工大桥是由临沂经开区管理还是由罗庄区管理,记者就先向罗庄区政府办公室查询罗庄区的环卫管理部门。

  办公室工作人员告知:罗庄区的环卫工作现在由罗庄区城管局管理。

  第2通电话:罗庄区城管局

  “城管局只负责主城区,可以问问临沂环卫集团”

  罗庄区城管局一位李姓工作人员介绍,罗庄区城管局只负责管理罗庄主城区的环卫工作,下边街道乡镇的环卫工作大多是和临沂环卫集团签了协议,临工大桥的环卫问题,可以问下临沂环卫集团,看看是不是他们负责。

  第3通电话:114查询台

  “环卫集团的联系电话没有登记”

  由于在网上查询不到临沂环卫集团的联系电话,记者拨打了114查询台。不过查询台这边也没有登记临沂环卫集团的电话,只登记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电话。

  第4通电话: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市环卫处只负责考核工作”

  记者于是拨打了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电话,询问临工大桥的环卫问题由谁管理。一位张姓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市城管局下属的一个部门,只负责环境卫生考核,检查卫生打扫得干不干净,具体环卫工作应该是由环卫集团来做,我市百分之七八十的道路卫生保洁是由临沂环卫集团来做的,并向记者提供了临沂环卫集团的联系电话。

  第5通电话:临沂环卫集团

  “问下罗庄分公司”

  临沂环卫集团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集团有很多分公司,涉及到临工大桥的环卫问题,建议记者问下罗庄分公司,并提供了分公司负责人的电话。

  第6通电话:临沂环卫集团罗庄分公司

  “临工大桥属于市园林局管理”

  临沂环卫集团罗庄分公司的赵经理介绍,临工大桥一开始的卫生保洁工作是由他们做,但后来被收回去了,因为它属于市管道路,由市园林局管理。滨河景区和两条滨河路的卫生保洁工作都属于市园林局。

  第7通电话:市园林局

  “临工大桥还没交接给我们”

  市园林局办公室人员在了解了记者的采访意图后,提供了该局韩主任的电话。韩主任在其回复来电中表示,临工大桥还没有交接给市园林局,目前不属于园林局管理,应该还是归市政管理。韩主任最后还向记者提供了市园林局罗程所的负责人电话,让记者了解具体情况。

  罗程所李所长证实,临工大桥还没交接给他们,目前绿化、保洁工作还应属于施工单位,也就是市政方面。

  第8通电话:市住建局

  “临工大桥已交接给市城管局”

  记者联系了市住建局,办公室人员提供了该局市政处的电话。市政处一工作人员说,大桥早已交接,接收的是市城管局。

  第9通电话:市城管局

  “交接的只是工程项目,不包括保洁”

  市城管局的办公室人员提供了该局市政科的电话。市政科一位刘姓工作人员介绍,市城管局是已接收临工大桥,但交接的只是工程项目,包含工程的安全质量以及后期的维修保养,但交接项目不涉及环卫,不包括桥面保洁,交接协议里就没有保洁这一项内容。而卫生保洁又牵扯到费用谁出的问题。该工作人员也表示,之前也接到过关于该桥卫生的反映,市城管局既然是大桥的交接单位,下一步就要和经开区协商一下,看看保洁费用由谁出,把这个大桥的保洁问题解决。要是协商不下来,就会向市里打报告,申请保洁费用,最终解决临工大桥的卫生脏乱问题。

  至此,采访才算告一段落,粗略算了一下,算上部门内部提供的电话,记者共打了13个电话,涉及的部门8个,才弄清楚问题的根源。但是问题目前仍没有答案,就是以后到底由谁负责临工大桥的卫生保洁?什么时候能解决?

  记者手记

  “小问题”关乎“最后一公里”的畅通

  一座桥的卫生问题,谈不上是多大的问题,既非性命攸关的大事,也非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之所在。记者记录下采访过程,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采访工作的辛苦,而是想说明,就是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你如果想要试图解决它,就像市民郑先生,想要改变大桥上脏乱的现状,会费尽多少周折,还不一定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而且这个过程,是记者采访走下来的,多少也得到了各个部门的配合;而对于市民来说,估计会更困难。

  “小问题”虽小,但它终归也涉及民生,关乎市民“衣食住行”的其中一方面。“最后一公里”,说起来不长,其实也不短。如何打通梗阻,需要更多人思考。

  记者 韩广强

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