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鲁南网 -> 新闻 -> 县区 ->媒体聚焦 ->

李智明等家庭荣获“山东省五好家庭”荣誉称号

来源:沂蒙女性 作者:晓飞 发布时间:2019-07-11 23:30
      鲁南网7月11日讯  (记者 晓飞) 前不久,2019年“山东省五好家庭”揭晓,全省共有100户家庭获此殊荣,临沂10户家庭上榜。
 
兰山区刘春雷家庭
      刘春雷,兰山食药监所所长,22岁母亲突发脑梗,28岁父亲肝癌晚期。苦难造就坚强,代代传承的正能量促使他们积极向上,紧紧相拥的感情让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如今家里老有所养,夫妻事业有成,兄妹感情笃深,孩子扎实肯干,成为幸福的一家人。



      生活磨难。1989年,45岁的母亲突发脑梗昏迷不醒,父亲身体不好,两个妹妹未成年,22岁的刘春雷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不耽误工作,刘春雷白天上班,晚上一下班便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到医院照顾母亲,早上天不亮又匆匆忙忙赶去上班。在母亲昏迷的22天里,多少次刘春雷累的睡倒在母亲身边,但在单位里却从未迟到过一次。1995年,父亲因肝癌晚期住进医院,母亲也脑血栓再次住院,而那时他的儿子刚刚出生14天。左边是病重的父亲,右边是旧疾复发的母亲,身后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而他又不想耽误工作,那是他人生中最灰暗、最磨练他意志的阶段。把孩子交给正在坐月子的妻子,他又开始了单位、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
      精神传承。从小,父母就教导他要与人为善,勇于担事。2016年,刘春雷到上艾崮村挂职第一书记,而此时母亲再次瘫痪在床,一边是照顾母亲,一边是脱贫攻坚,对他来说两者都是重中之重,而照顾母亲的重任就落到了妻子和孩子的身上。为了节约时间,两年他吃了几十箱方便面,上艾崮村由后进上访村变成了稳定和谐村,刘春雷被区委评为“第一书记标兵”,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从1988年穿上制服的那一刻起,刘春雷知道这是一种责任与使命,31年间荣立功5次,2018年更是被评为“山东省爱岗敬业身边好人”,获得的奖项证书摞起来比他的身高还要高,一年年的下来,正能量就这样传承。
      相互支撑团结。2019年,是刘春雷与妻子结婚30年,也是他们共同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艰辛付出的30年。妻子默默地跟他一起承担起照顾公婆的责任,喂饭擦洗,从不抱怨;自己勤俭节约,却将两个妹妹风风光光出嫁;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仍然耐心教育孩子成长,妻子黄其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着曾经的承诺“我会像对待我的家人那样对待你的家人”。因为有了妻子的默默付出,刘春雷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耽误过一天工作。为了感念妻子的风雨陪伴,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刘春雷家庭都要拍上一张照片记录岁月痕迹;每个家人的生日他们都会互赠礼物,感谢有你在身边,也许价值不高,但是生活的仪式感让他们倍感幸福。
 
罗庄区顾海芳家庭
 

      比翼齐飞,家庭和美乐进取。顾海芳和丈夫既是伴侣也是同事,工作上他们志同道合、携手并进,家庭中他们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儿子张义阳光帅气,毫无独生子女的娇气任性,2018年9月如愿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进取文明的家风是他们很好的传承,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和睦、乐观进取,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经常受到邻里的称赞。他们一家是罗庄区和兰山区志愿扶贫“志愿家庭帮户”招募的志愿家庭,夫妻双双获评临沂市优秀志愿者的荣誉称号。2017年1月获评临沂市首届文明家庭、同年11月获评临沂市最美家庭。



      不忘初心,三尺讲台细耕耘。成为一名教师是顾海芳很小就有的梦想,抱持着为人师的这份初心,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构建了“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并多次执教市、区级公开课,是临沂市教学能手和骨干班主任,2016年8月获评山东省首届“最美教师”50强,2017年12月获评全国优秀心理健康辅导员。丈夫张宏伟在学校担任政教主任,主抓德育工作、由于工作得力多次获得嘉奖。
      热心公益,心灵守护展宏图。顾海芳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利用自己的特长,周末时间带领全家人进社区、学校、企业等进行家庭教育和心理援助等公益活动。作为临沂市妇联“好之姻”幸福家庭服务团的秘书长、罗庄区妇联巾帼志愿服务团的副秘书长、临沂市春风志愿者协会的副会长,2016年7月依托罗庄区委组织部的青春党建项目——七月公社,组建了罗庄区幸福家庭志愿服务团,坚持每个周的周五晚上19:00——20:30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七月公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活动,包括幸福家庭读书会、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亲子沙盘、心理减压等志愿服务项目,先后吸引了两千余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邀请公益团队开展正面管教课程,已成功举办11期,有效改善了亲子关系、促进了家庭和谐。
 
 
郯城县姚磊家庭
 
       “如果我的鲜血可以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这应该是我生命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责无旁贷。”说出这句话时,姚磊的神态和他的语气一样坚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用沉甸甸的承诺给了别人一份生的希望。

      姚磊于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2004年至今,14年的时间里共计献血10000多毫升,曾荣获2006-2009年度临沂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0-2012年度全市无偿献血奉献奖、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5年7月,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7年11月14日上午,他接到县红十字会的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22岁患白血病的女孩配型成功。当工作人员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时,他毫不犹豫的说了上面一番话。



      姚磊出生于1976年,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年龄大,需要有人照顾,女儿面临中考需要有人陪伴,儿子不满两岁,更需要有人看护,妻子杨向丽在县医院上班,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当姚磊的父母知道了这个消息,两位老人满含热泪:“不用担心我们,我们能照顾好自己,我们的儿子是好样的!”。妻子杨向丽默不作声,将孩子托付给姐姐照顾,向单位请了假,决定陪姚磊去济南做手术。女儿金彤说:“爸爸加油!我一定考出一个好成绩,作为礼物送给勇敢的爸爸。”儿子还小,只是对着爸爸妈妈手舞足蹈,不停地叫着“爸爸妈妈”。看到这一切,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也掉下了眼泪。
      2018年6月20日,姚磊作为捐献造血干细胞郯城县第7人,临沂市第59人,住进了济南省立医院。住院期间,妻子杨向丽一直陪在姚磊身边,细致入微地照顾姚磊的生活,默默地支持着,奉献着。
 “捐献造血干细跑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但我知道,对于被捐献者意味着什么”。姚磊的话一直都是那么朴实。他们用爱心传递了希望,他们用鲜血延续了生命。
 
兰陵县刘海龙家庭
 
      敬业奉献,携手耕耘桃李满园香。刘海龙和徐利秀大学毕业后,相逢于扎根基层、奉献新农村的道路上,二人志同道合,于2010年结婚,成为令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在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虽然县城里有房子,但二人为了工作需要,在芦柞镇西哨小学安家并长期居住下来。二人每天下班后,不辞辛劳,为当地学生义务辅导功课;假期里,他们家变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夫妻二人用爱心和勤奋为当地孩子带来无私的关爱。

 

      尊老爱幼,真情换得婆媳母女情。和众多的上班族一样,他们也过着公婆带孩子的生活。老人都是朴实的农民,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孩子。二人长期在外地工作,缺少对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疼爱。夫妻二人深感愧疚,在这几年中,他们抽出一切可能的时间陪伴在老人和孩子身边。真情换得真爱,老人一直把儿媳当成自己的闺女看待。婆媳之间关系融洽,相处和睦羡煞旁人。
      勤俭节约,双手谱就家庭和谐曲。徐利秀平日里非常简朴,生活上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教育孩子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她的教育下,她的孩子衣着朴实大方,从不大手大脚,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多年来,刘海龙、徐利秀一家在平凡的生活中用真情换的真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邻里之间传递爱心,传播文明风尚,净化社会风气,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社会增添了正能量,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但是用普通人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最美家庭”的时代理念。相信只有这样幸福温馨的家庭多起来了,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沂水县刘国华家庭
 
      30多年前,刘国华的妹妹刘宝印妹2岁时,因意外导致终生残疾,智商也永远停留在两三岁水平。然而,她并没有被家人抛弃,因为她有一个愿意用一生陪伴她的姐姐刘国华。她心甘情愿做妹妹的终生保姆,她无怨无悔做妹妹的终生依靠,她毅然回乡做妹妹的终生陪伴。大学期间,姐姐仍心系妹妹,每到放假都跑回家看妹妹,利用周末她去打工,第一个月赚的750元钱,全给妹妹买了衣服。毕业后,她放弃了聊城学校事业单位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只为照顾妹妹。婚前,她的择偶对象就是能接受她照顾妹妹一辈子,接受不了,一切免谈,杨准接受了这个带着妹妹找对象的善良姑娘。



      婚后为了方便照顾妹妹,她和丈夫把新房买在了娘家附近,步行仅需5分钟。丈夫杨准也是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腾出时间让刘国华更好的照顾妹妹,他几乎揽下了家里全部的家务活,一些场合他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外吃一顿饭,国华在家有可能就捞不着吃饭...外人不知道实情的都笑杨准是个“妻管严”怕老婆,杨准总是笑笑说:“有人管着是福气!”
  尊老爱幼、构建和谐文明家庭,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热心助人,邻里团结,这些家规家训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她家里扎根生长。在社会上,刘国华热心公益,在沂水县开展的万名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中,她和丈夫杨准共联系了70余个农户,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发展生产,其先进事迹被《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刊发。刘国华家庭还默默帮扶了3名寒门学子,每年仅捐款捐物就达数千元。
 
 
平邑县李智明家庭
 
      李智明家庭现四世同堂共有42口人,其中中共党员21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其公公、丈夫、儿子、孙子四代参军、保家卫国,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军人世家”。
      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媳,李智明身体力行诠释孝道。公公90多岁了,她每天为老人照顾起居、洗衣做饭,有空就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老人逢人就夸:“儿媳比女儿还亲还好。”在她的带动下,全家人特别是儿孙们主动排班轮流帮助照顾老人,让老人顺心如意的过好幸福安康晚年。家和万事兴,作为母亲,她言传身教做好榜样,她常常嘱咐儿女们要和睦相处,夫妻和谐,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在她和丈夫的谆谆教导和以身作则下,儿子、儿媳、孙子在不同的岗位立下同样的志向,扎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全家上下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信任、相互关照,真正实现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婆媳和睦、妯娌和谐。



      有国才有家。李智明一家四代,代代都有参军的,这是她们整个家族最值得骄傲的事。谈起一家人的从军报国情怀,90多岁的公公依然神采奕奕,正是在他的带领下, 几十年间,从自己到儿子,从儿子到孙子,再到自己的重孙,先后报名参军,立志报效国家。一家四代穿军装,传递爱国爱军梦,在他们的引导和带动下,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纷纷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也更加热爱军队、支持国防。
      “当兵为什么,当兵就是为打仗,当兵就是为保家卫国!”回忆起爷爷的亲切教诲,至今让孙子胡知新热血沸腾。“年轻的时候到部队锻炼一下,这辈子才不会后悔。”同样是军人出身的父亲胡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坚定了胡知新从军报国的信念。2017年 9 月,正在读大一的孙子胡知新选择暂停学业、光荣入伍。“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是职责更是使命。”
 
 
费县王箴家庭
 
      王箴和她的丈夫张守华从1997年创业到今,他们凭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抢抓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实现振兴民营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远大理想,无论是生活和事业都是他们都是身边人的典范。王箴,现任山东华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费县女企业家协会会长、临沂市十九届人大代表、费县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团长。
      王箴夫妻和父母、孩子组成了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对众多的亲戚朋友,他们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孝敬有加。定期给父母检查身体,近几年来每年都会带着双方父母及其兄弟姊妹到南方过春节。他们重视对子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学校里举行的每一次开放日、家长会他们都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夫妻二人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独立生活以及学习的潜质。



      他们全家与邻居和睦相处,几年来,他们搬过两次家,不管到哪儿,从来没有和任何一家邻居吵过架,其家人待人真诚、热情。邻居们有需要帮忙的,他们都热心帮助、毫不推辞。
他们热衷公益事业,多年来不断开展孝老爱老活动,自2014年的重阳节起,连续四年走访贫困户和70岁以上的老人达710多户,为全县100岁以上70位老人购买了银龄安康保险。作为费县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每年春节都会组织协会姐妹们走访各乡镇困难户,在“七一”看望老党员,在“八一”慰问驻地部队官兵等。从2014年开始,带领姐妹们做“代理妈妈”,帮扶60多个孩子。2018年又带领全县400多名志愿者帮扶270名孤贫儿童。王箴现在长期帮扶五个孩子,不仅仅是从学费、生活费等各方面给予资助,最重要的是给予精神上的陪伴。多年来,累计社会捐资100余万元,救助失学儿童十余名,让关爱的心无时无刻不停息。
王箴凭借她的创业实干和感恩回报社会的行动先后多次被评为“中国经济女性年度突出成就人物”、“山东省十佳敬老企业家提名奖”,第七届“临沂十大杰出女性”、“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7年王箴家庭获临沂市“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临港区林西臻家庭
 
      林西臻,1982年出生于沂南县砖埠镇,中国共产党员,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现任临港经济开发区坪上安琪儿幼儿园园长,坪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
      2013年加入兰心公益,2014年加入义工。2015年国家全面开展扶贫工作。爱心扶贫是扶贫的重要部分。林西臻积极和地方党委对接志愿组织工作。从此加入坪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成为负责人。从此每月两次志愿活动从未间断。她一月去一次敬老院,除了给敬老院的老人带去生活用品,还和志愿者们一起包水饺,表演节目,每到重大节日前夕林西臻都会和志愿者们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    



      坪上镇幸福峪村的王涵,今年12岁了,在朝阳小学六年级就读。2014年4月,王涵的爸爸在工地上摔伤,成了残疾人,妈妈抛下王涵和爸爸走了。当林西臻得知王涵的生活陷入困境时,便记在了心里。自那时起,林西臻一有时间便号召志愿者们一起到王涵家看望她,和她谈心,送去生活费、学习用品和米、面等生活。光2017年这一年林西臻就20多次到王涵家看望她。在她的带动下周围的很多人都参与到志愿活动到来,坪上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现在经常参加活动的就有200多人,网上实名注册的有150多人,她的全家都是网上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年仅12岁的儿子已经是志愿者队伍里的小老人了。幼儿园的孩子刚刚3岁多一点也跟着她参加志愿活动听她讲献爱心的事情。
      五年来她走访看望了100多户贫困家庭,帮助了100多个贫困孩子关爱帮助了200多个贫困孤寡老人。个人捐钱捐物累计15万元。
 
 
市直史庆潮家庭
 
      爱国守法德为首。作为机关党务工作者的史庆潮和担任高中政治老师的妻子,把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爱国守法、遵德守礼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常态注入日常,成为主责主业,得到领导及同事的充分肯定。
      敬业诚信公为本。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常态,在单位自己始终是“早到晚走”的那个群体。妻子担任学校政治学科组长,所带学科教学成绩在全市领先。史庆潮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妻子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多次陪孩子参加献爱心、对地震灾区捐款等公益活动。

 

      平等和谐孝为先。“百善孝为先”,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岳父去世的早,妻子的爷爷奶奶均已80多岁,长期由史庆潮夫妻照顾。爷爷在世的时候,患有糖尿病和脑血栓等,生活起居、洗澡等全是由史庆潮夫妻照顾,现在奶奶90岁了。史庆潮的父母从菏泽老家来临沂一起生活已近20年。
      家风优良教为重。史庆潮夫妻之间互敬互爱,营造了和谐和睦的家庭环境。一直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的中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的习惯,女儿小学期间当选少先大队大队长,连续三年被评为“兰山区美德少年”,2017年被评为“临沂市第二届十佳最美少年”,去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临沂商城实验学校。2017年,响应国家政策,儿子的降生又给家庭注入了更多的幸福因子。
 
 
市直云飞家庭
 
      双警家庭最光荣,家庭和睦传佳话。在这个三代人的家庭里,其实说“三警家庭”最合适,因为有两代三个警察,双警家庭加一个退休的老警察父亲。老父亲部队转业后从警,干了大半辈子警察;丈夫现在是基层派出所的主要负责人,妻子在分局特巡警大队工作。在这个家庭里,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往往是饭桌上最经常的话题。挂在老人嘴边最常说的就是“有国才有家”、“警察家庭就该有警察家庭的样子”。我继承着你的事业,你们实现着我未实现的梦想。2010年,这个家庭被评为全市“学习型家庭”,2014年又被评为兰山区“五好文明家庭”。
      劳累吃苦我不怕,敬业奉献勇担当。双警家庭的生活无疑是非常辛苦的,日常加班几乎成了常态化。但这种辛苦的付出不但是对个人品质的磨砺,更是良好家风形成的基础。由于工作勤奋,云飞被省厅、市局、分局多次表彰奖励,多次被授予“三等功”,还被评为兰山区劳动模范;妻子李静也多次被授予“三等功”、“嘉奖”等表彰奖励。父母在事业上给予了全部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也从父母这种积极向上的日常工作中汲取了能量,这种奉献担当的正能量必将成为这个家庭优良的作风传承下去。



      尊老爱幼理当然,孝敬父母最重要。“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工作了一辈子,现在年龄也都大了,都需要照顾了。夫妻二人商量着将两位老人接到身边安度晚年。生活中从来没有因为烦琐小事而闹过不愉快。两位老人都喜欢旅游,每年夫妻二人都会抽时间休几天假,带上老人到外面转转,老人都高兴的不得了,逢人便说自己的孩子都是孝顺的好孩子。
言传身教是关键,悉心培养显成效。这个小家庭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15岁了,在中学读初三;小儿子2岁多了,刚刚上幼儿园。教育孩子要从小做起,他们非常重视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言传身教中教会他们朴实善良是根本,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更教会他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两个孩子不但从小就知道照顾爷爷奶奶而且与身边的人都关系融洽,是邻里间公认的好孩子。
      关爱他人齐上阵,我以我心讲奉献。家庭的和睦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人,周围和邻居或是朋友有什么不好解决的问题都喜欢来家里坐一坐,问一问,他们也乐意享受这份信任。其实最忙碌的应该是家庭中的奶奶了,她从医四十余年,退休了也一直在发挥余热,不管是原来的老病号还是新邻居,24小时接受“电话出诊”。她总笑着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我的医术没退休,还能为大家帮忙我很高兴。家里人的热心关爱感染着孩子,大儿子不但经常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还积极准备物品去福利院献爱心。(编辑  梁子)
0

相关阅读